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要堅決反對“一刀切”。對陶瓷、磚瓦等行業也提出了宏觀和細化大氣污染治理措施。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繼前不久國家生態環境部發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對北方“2+26”城市提出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要求之后,11月6日,國家生態環境部又發布《汾渭平原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和《長三角地區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兩個方案涉及汾渭平原山西、陜西、河南省的12個地級市區、長三角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市的41個地級城市區,共53個地級市區。
兩個方案都提出,2019-2020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要堅決反對“一刀切”。對陶瓷、磚瓦等行業也提出了宏觀和細化大氣污染治理措施。
方案要求陶瓷行業
窯爐治理:深入推進工業爐窯污染深度治理。嚴格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對暫未制訂行業排放標準的工業爐窯,原則上按照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分別不高于30、200、300毫克/立方米進行改造,其中,日用玻璃、玻璃棉的氮氧化物排放不高于400毫克/立方米。
差異化應急管理:對重點行業中陶瓷、鑄造、油墨等15個明確績效分級指標的行業,應嚴格評級程序,細化分級辦法,確定A、B、C級企業,實行動態管理。
原則上,A級企業生產工藝、污染治理水平、排放強度等應達到全國領先水平,在重污染期間可不采取減排措施;B級企業應達到省內標桿水平,適當減少減排措施。
污染源自動監控:強化污染源自動監控體系建設。各地要嚴格落實排氣口高度超過45米的高架源安裝自動監控設施,數據傳輸有效率達到90%的要求,未達到的實施整治。
2019年12月底前,建筑陶瓷、平板玻璃等設有煙氣旁路的企業,自動監控設施采樣點應安裝在原煙氣與凈化煙氣混合后的煙道或排氣筒上;不具備條件的,旁路煙道上也要安裝自動監控設施,對超標或通過旁路排放的嚴格依法處罰。企業在正常生產以及限產、停產、檢修等非正常工況下,均應保證自動監控設施正常運行并聯網傳輸數據。各地對出現數據缺失、長時間掉線等異常情況,要及時進行核實和調查處理。
汾渭平原
汾渭平原要全面完成2019年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秋冬季期間(2019年10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3%。
實施范圍:汾渭平原,包含山西省晉中、運城、臨汾、呂梁市,河南省洛陽、三門峽市,陜西省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市以及楊凌示范區(含陜西省西咸新區、韓城市)。
此外,方案還對汾渭平原各市陶瓷、磚瓦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提出了更加細化的要求。
山西省
晉中市:2019年10月底前完成工業爐窯深度治理共167臺,其中:磚瓦行業1臺,建筑陶瓷制品制造行業3臺。
運城市:2019年10月底前完成陶瓷行業焙燒爐(窯)廢氣深度治理8臺5000 萬平方米墻磚產能;完成鑄造、有色金屬冶煉等行業 275 臺熔化爐廢氣深度治理;完成建材等行業182 臺焙燒爐廢氣深度治理。
呂梁市:2019年12月底前29家焦化企業嚴格執行焦化行業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相關規定,2 家完成特別排放限值改造,全市保留的 31 戶焦化企業 2898 萬噸產能穩定達到特別排放限值。全市完成包括鋼鐵、焦化、水泥、陶瓷、磚瓦、耐火材料等行業在內的 550 座工業 爐窯深度治理。
河南省
洛陽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11家工業企業12臺爐窯的天然氣替代,完成2家工業企業3臺爐窯的電能替代。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有色、耐材、剛玉、磚瓦等行業258家企業工業爐窯廢氣提標治理。
陜西省
西安市:2019年12月底前 完成臨潼區陜西理忠環保新材料有限公司、鑫達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孟塬環保建材有限公司、達昌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宏鑫建材廠 5 家磚瓦企業廢氣綜合治理。完成高新區西安煜陽重型機械制造有限公司1家鑄造企業廢氣綜合治理。
銅川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2家陶瓷行業爐(窯)廢氣深度治理。
寶雞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千陽縣申博陶瓷有限公司搬遷改造或關閉工作。2019年12月底前完成陶瓷、磚瓦等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2020年3月底前 實施寶雞市申博陶瓷有限公司、陜西眾德匯陶瓷有限公司、寶雞市亞輝工貿有限公司等企業 9 臺煤氣發生爐淘汰或清潔能源改造。
咸陽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橡膠、建材、陶瓷、電子等行業排污許可證核發。
韓城市:2019年12月底前 推進工業爐窯全面達標排放。對鋼鐵、水泥、焦化、陶瓷、磚瓦等行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按全面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和關中地標限值實施改造;對石灰、粉體等行業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按不高于 30、200、300 毫克/立方米實施改造。
長三角地區
長三角地區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等地區,方案提出長三角地區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主要目標:穩中求進,推進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長三角地區全面完成2019年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協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秋冬季期間(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同比減少2%。
實施范圍:長三角地區包括上海市,江蘇省南京、無錫、徐州、常州、蘇州、南通、連云港、淮安、鹽城、揚州、鎮江、泰州、宿遷市,浙江省杭州、寧波、溫州、湖州、嘉興、紹興、金華、衢州、舟山、臺州、麗水市,安徽省合肥、淮北、亳州、宿州、阜陽、蚌埠、淮南、滁州、六安、馬鞍山、蕪湖、宣城、銅陵、池州、安慶、黃山市,共41個地級及以上城市。
長三角地區也涉及陶瓷、磚瓦、鑄造等行業大氣污染治理的細化措施:
江蘇省
徐州市:2019年12月底前制定鑄造行業企業管理清單,鑄造企業按照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別不低于 30、100、150 毫克/立方米進行改造。
鹽城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磚瓦、建材等行業3臺工業爐窯改生物質等清潔能源。
浙江省
衢州市:2019年12月底前完成4家磚瓦企業物料堆場、3家陶瓷行業企業無組織排放治理。
安徽省
馬鞍山市:工業爐窯清潔能源替代2019年12月底前根據摸排清單,完成含山縣陶瓷行業3臺爐窯煤改氣改造項目。
此前,已經有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的部分省市針對今年秋冬季大氣污染治理發布了相關方案,對陶瓷、磚瓦等行業提出相應的要求。
山西臨汾:印發《臨汾市2019-2020年秋冬季工業企業錯峰生產管控方案》,實施時間:平川縣(市、區)從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山區縣從2019年11月15日—2020年3月15日。其中,陶瓷行業Ⅰ類:完成深度治理任務且采用焦爐煤氣、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或電等為燃料的企業,正常生產;Ⅱ類:以煤(含煤氣發生爐)為燃料的企業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29日停產。
山西晉城市生態環境局發布《關于明確重點行業2019—2020年秋冬季差異化管控要求的函》,要求在2019—2020年秋冬季(2019年10月1日—2020年3月31日)采取區域統籌的方式,實行輪流停產減排和差異化管控。陶瓷、磚瓦、鑄造等行業按照《晉城市2019—2020年“秋冬季”重點行業工業企業錯峰生產方案》的要求,結合綠色評估結果在秋冬季實施錯峰生產。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期間,執行重污染天氣應急管控措施。
陜西榆林市:印發的《榆林市藍天保衛戰2019年工作方案》在冬防期間(2019年11月15日至2020年3月15日),重點針對水泥、磚瓦窯、陶瓷、石膏板、保溫耐火材料、防水材料等建材行業實施限產停產。
河南省:發布《2019 年工業爐窯污染治理方案》,方案對陶瓷、磚瓦窯等行業也提出了更高的治理和排放要求:2019 年底前,符合條件的建筑陶瓷和日用陶瓷企業完成提標治理。
浙江省:發布了關于征求 《浙江省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 (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積極推進水泥、平板玻璃、建筑陶瓷等行業污染治理升級改造,探索實施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不高于10、35、100毫克/立方米的改造;平板玻璃、建筑陶瓷企 業應逐步取消脫硫脫硝煙氣旁路或設置備用脫硫脫硝等設施。
(文章來源:新浪家居-公眾號,侵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