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大家分享的主題看起來很厲害的樣子,我自己把它翻譯一下,就是:
當今天商業操作環境發生了變化的時候,如何讓你的生意好做一點,如何在別人都在喊不好做的時候,你還好做一點。重新調整一下思路,調整一下方法。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今天我們的家居產業,其實很多人感覺到很強烈的寒意,覺得生意很難做。我想我們用什么理念才能更深入的理解我們的家居產業呢?在做這個報告的時候,我通過很多調研,不斷的分析,不斷的了解和學習,我就從六大維度來構建我們趨勢報告核心思想體系。
第一大維度:全產業鏈思維
我們在今天希望用一個全產業鏈的思維,也就是說我們需要了解地產、裝修,也需要了解零售、品牌。在多維度對整個產業鏈了解之后,才能更加好的理解我們今天每一個企業。
第二個維度:大尺度思維方式
我們需要一個更大尺度的思考方式,其實我們很多企業更多時候通常都只做自己的事,認為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但是我覺得今天完全不行,所以我們需要從改革開放或者從1998年房改開始,看房地產的變化到今天,大的尺度思考產業變化。那么思考產業變化的目的是更好的了解我們的產業未來將會怎么變化,以及個體企業的變化。
第三個維度:全球化視野
今天中國的市場已經是全球化的市場,所以我們需要適當的了解歐美市場、日韓市場是怎么變化的,中國的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線城市,甚至我們稱之為下沉市場,它們是如何變化的,所以需要全球化的視野。
第四個緯度:技術的穿透
我為什么要用穿透這兩個字?因為今天技術對我們產業的影響,甚至對我們用戶的影響都是革命性的,我們要深刻的理解技術到底如何影響我們的產業,影響我們的用戶。
第五個緯度:消費者的洞察
消費者的洞察,這個大家容易理解,但是現在消費者的洞察到底是怎么變化的,在《如何與3億新中產交朋友》里有一段講:今天的年輕人對審美的關注,有一個年輕人講了一句話:今天丑的東西沒有必要存在。我相信對于年紀大一點的人,是認可功能第一的,但是今天不同了。
第六個緯度:企業家的終身成長
企業家是最大的商業模式,而企業的成長只是企業家成長的一個導出而已。
最近我們最火的一個話題,可能是在最近召開的阿里巴巴ONE商業大會上,他們宣布不提新零售了。
我記得在2016年的時候,馬云首次提出新零售,當時的傳統產業都變成了好學生,學習新零售,實踐新零售。結果今天這位大哥說我們不提新零售了,我們傳統的企業情何以堪呢。他不提新零售,提什么?
張勇說提數字化,其實我覺得在當年提新零售本身并沒有什么錯誤,但只是在我們行業中,很少有人去質疑新零售到底是一個什么情況,我覺得質疑新零售我算是其中之一。
當時我在《如何與3億新中產交朋友》中,說了這么一段話。
我說馬云提出新零售,是基于阿里的立場來提的,是線上紅利終結,必然往線下尋找新的紅利的必然結果,馬云不提新零售,也會提馬零售來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是我們傳統的企業并沒有思考馬云提出新零售的立場是什么,我認為是最根本的問題。
今天張勇說數字化,其實我們可以再質疑一下,阿里提出數字化的立場是什么,其實后推一個問題,數字化要解決什么問題,我們的目的是什么,我認為更深層次的追問他們的數字化更加的重要。當然我說這些話的意圖其實是希望從反面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立場是什么,在什么樣的立場有效的。
我并不是否認新零售,我也不否認數字化,所以今天我們的目的,并不是說讓大家認可我說的,我是希望通過反方向的思考,協助大家建立自己的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