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變暖正不時影響著人類聚居地,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以人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諧統一及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建筑或許是承載人類未來的解決方案之一。
今天小編甄選了全球幾座典型的綠色建筑,讓我們跟隨建筑師的腳步,探尋他們對綠色未來的思考脈絡。
即將破土而出的山谷
山谷項目VALLEY坐落于阿姆斯特丹新商業開發中心的一座75000平方米的全綠植露臺綜合體,該建筑好似一個大峽谷般破土而出,由荷蘭建筑事務所MVRDV親力打造。其豐富多樣的戶外空間和公共綠色花園不僅倡導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極力強調了可持續性的理念。
植物生長在峽谷之中,高低錯落有致的花盆內設有自動澆灌系統,它們會將收集來的雨水再次利用以達到環保節能的作用。
蓮花奧體中心
杭州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位于中國杭州新商業區對面的錢塘江畔,由一個主體育館和一個小型網球館組成。與北京鳥巢的規模大致相同,但鋼材使用量卻減少了60%,該建筑由美國洛杉磯知名建筑事務所NBBJ所打造。
該建筑可容納八萬人,通體由56片花瓣交織形成了鋼框架來支撐。花瓣造型源于錢塘江邊的白蓮花,建筑結構以一種共生的有機形態來實現江南絲綢般的編織肌理。花瓣狀的外表皮被分解成一系列互相聯系的部分,既是維護結構又是承重結構,實現了形式與功能的有機結合。
40米高瀑布機場
一年365天“全年無休”的新加坡樟宜機場在Skytrax全球機場大獎(WorldAirport Awards)評比中多次被評為“世界最佳機場”,說是機場則更像是一個花園。它不僅有著第一個氣候控制的室內森林,不僅可以降低機場周圍的溫度,并且還可以提高樓內空氣質量。
同時它還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室內瀑布“,雨渦”(rain vortex)系統中的流水從圓頂屋頂的一個中心開放的眼筒上傾瀉而下,足有七層樓高。收集的雨水可澆灌花草樹木,成為滅火系統和衛生間的沖水等。甚至內部的冷卻循環系統也是使用的再生水源。
全球最環保的辦公大樓
Bloomberg的歐洲新總部大樓位于著名的倫敦地標英格蘭銀行和圣保羅大教堂之間,為此設計師 Norman Foster親自操刀選取了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大理石經由數次切割打磨歷時7年完成。
整個建筑十分注重環保與節能,比起同等規模的辦公樓,彭博通過通過收集雨水實現了節約73% 的水資源。50 萬個 LED 燈的使用,比使用傳統光源節省了 40% 的能源。該建筑曾榮獲BREEAM的“杰出評級”獎,是迄今為止評分最高的辦公建筑項目。
改變世界的建筑
斯諾埃塔(Snøhetta)在挪威峽灣的辦事處,其產生的能源量是其建造時所消耗的能源的兩倍,被譽為“改變世界的建筑”。該辦公大樓位于港口,可俯瞰特隆赫姆峽灣(Trondheim Fjord)。這所建筑在城市中同時發揮著“小型發電廠“的作用,通過本地微電網為其自身及附近的建筑物、電動公交車、汽車和船只等提供著源源不斷的可再生能源。
為了確保盡可能多地收獲太陽能,設計師將建筑物的上立面專門設計成奇異的五邊形屋頂并呈19度傾斜,以確保太陽能收集的最大化,屋頂上總計覆蓋著總共30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
新世界的7大奇跡
號稱“新世界七大奇跡”的北京大興機場,整個機場的建設也采用了環保節能的理念,其暖通系統、采光系統、供水系統等都進行了綠色可持續的設計。
全機場雨水海綿設施總容積280萬立方米,相當于1.5個昆明湖,雨水回滲率不低于40%,除此之外還有“地源熱泵工程”,能夠利用地下淺層地熱資源向室內供熱,此舉每年可節省天然氣近2000萬立方米。
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是新明珠陶瓷集團參與的國家重點工程之一。憑借始終如一的產品質量和優異的市場表現,新明珠把瓷磚鋪進了大興國際機場信息中心(ITC)及指揮中心(AOC)、機場配餐樓、非主基地辦公樓、新機場旅客餐飲區等區域。
綠色建筑能夠減輕建筑對環境的負荷,節約能源及資源,提供安全、健康、舒適性良好的生活空間。我們日常生活中注意綠色節能也很重要,讓我們從小事做起,讓生活更加綠色、低碳、環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