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時勢。
有家的地方就需要家居,泛家居市場從不缺需求。隨著消費群體的迭代升級、更高層次的消費需求呈現多重流動的趨勢。純粹買產品的時代已經過去式,現在的交易更多建立在體驗和社交上。傳統家居門店從過于注重產品實物展示,到如今以“提供體驗”為中心;反觀2020年廣州建博會上則不少家居企業注重體驗式展館的打造。實際上,歐派、索菲亞、慕思、夢天、簡一、諾貝爾瓷磚等企業場景式的終端門店打造已經收獲不錯的市場反饋。如在簡一瓷磚的新零售門店,并非如傳統門店那樣陳列各種產品,而是充分利用數字化工具,引導用戶去探索產品背后的意義,挖掘客戶的真實需求;體驗簡一品牌的產品、設計、美學。

圍繞定制家居來講,當流量紅利消失,大量定制品牌從粗放型營銷轉向以需求精細化價值營銷,總需求在從量產的成品家具向定制家居靠攏,從專注渠道拓展到消費者價值創新,產品間從單一品類向全屋定制多品類流動。但做家居,家具的企業講產品很少,大部分更熱衷于講營銷,但往往產品才是最重要的。假以時日,行業營銷體系成熟之后,最終還是要回歸產品以及服務本身,產品的開發和設計才是企業的根,是定制家居滿足用戶的細分需求的市場本;產品開始于設計,設計做得好不好,最后決定了產品好不好賣。而定制家居設計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是,功能,涉及到如何去使用;二是,美學,家居美學空間是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注入數字化后將會是更廣的領域;三是,結構,需要力學、結構學方面的知識,如果說砌磚是門技術活,力學更是一門能耐的學科。言之,企業練最基本的設計都沒有,那么個性化、整裝、全屋定制,都是在紙上談兵罷了。
近些年,從定制家居上市企業公開報表中,不難發現自2018開始,整個定制領域增速不斷下滑;2019年的平均增速降至16.7%,其中部分二線品牌增速降至個位數。2020年疫情黑天鵝帶來的影響更是棒頭一擊,一季度平均同比增速下滑近30%。然而定制領域里的發展的確到達了瓶頸期,這時建立第二增長曲線,尋找新增量賽道變得尤為迫切。

定制市場增速放緩的背后,部分具有代表性品牌,索菲亞,百得勝等“一窩蜂”突然改變打法的時候,最現實的原因往往就是市場競爭趨于白熱化,產品同質化無法繞開。且后疫情時代,或家居企業展開新一輪的量價齊殺,“以價取量”,其實取不到量,因為別人也在殺價,來自頭部企業對中小企業的降維打擊。常說,差異化是利潤的秘密,唯有打造差異化用戶價值;從渠道品牌轉向為消費者品牌,才能找到真正的出路。
定制家居行業整體增長放緩,首當其沖的就是櫥柜,實際上早在2017年6家定制品牌扎堆上市時候,就已經進入緩增通道;而衣柜品類的市場壓力恰是來自于櫥柜品類的跨界擠壓。據悉,上市定制企業2019年增長,櫥柜系20.63%,衣柜系6.97%,差了近3倍,櫥柜系增長碾壓衣柜系。對此,業內提出了用差異化來化解同質化來尋求新的增長路徑。雖然目前巖板櫥柜、衣柜總體量不大,但巖板這類新型板材具有可塑性,顛覆性特性已吸引了包括一大堆定制品牌涉足于巖板領域,金牌、歐派等櫥柜頂級品牌更是把巖板櫥柜納入定制高端板塊,其規模化運營體系工作正循環漸進進中。這一消息,在大型廣州建博會、佛山陶瓷展均都得到了證實,蒙娜麗莎、新明珠、東鵬、金牌企業、依諾、諾貝爾、新明珠、新中源等巖板品牌透露正與櫥柜品牌洽談達成合作的相關訊息。
其實,中國市場這么大,各種家具,廚電都會一直存在,巖板跨界領域廣闊,只要做好企業產品的整個供應鏈與服務鏈,不用擔心巖板賣不出去,如果做得足夠好,客戶終究能看到的。最后,有關定制家居行業面臨著一個臨界點, 2020年則是疫情原因更是雪上加霜;企業都在求生存,我相信未來數年能夠活下來的都是好的企業,所以后疫情時代需慎重小心,減少各種費用,抓住好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