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三個關鍵詞來形容這一年對陶瓷業的感受,會是什么?魔幻、改變、珍惜……
2020年上半年的高頻詞:新冠病毒、健康磚;下半年就是特朗普(美國大選)和巖板。廣東鷹牌陶瓷集團副總裁陳賢偉曾言:“2017年在意大利覺得大板/巖板離我們還是很遙遠的一個過程,沒有想到2020年中國會有這樣的局面”。瓷磚產品家居板材化(主要就是巖板),對陶瓷行業發展而言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一個增量市場拓展了新應用領域的同時,讓陶企意識到未來不是賣具體一個產品或單純輸出品牌設計,而是給消費者販賣的是一種生活方式。
業內人士分析,其實細看雙11幾個細分品類的數據:其中茅臺2萬瓶秒搶完后又追加6萬瓶、蘋果和華為的銷售業績都遠超去年,更有酒行提出“不打折,更大賣”。這些品類反映了消費需求的另一面,同時引發對“低價當道”的拷問。今年的雙11傳遞了一個信號:新消費和新供給即將成為主流,消費不再是買便宜,也不再僅僅是打折商品,而是物質背后的品牌、文化、服務和體驗。
巖板可以分為家裝型、家居型。家居型巖板始終是材料,作為生產廠家的陶瓷企業沒有十足的主導權,因而無法享受品牌的溢價。但家裝型巖板主要是為了體現家居裝飾美感,或提升檔次;這類巖板終端銷量會很大;巖發展成品牌,積極發力于巖板深加工、設計、場景應用、交付和服務等各個方面;這樣我們行業才能可持續發展。
尤其是以80、90后為主流的消費群;人、貨、場都在不斷改變。陶瓷產品終端專賣店,是企業品牌直接展示產品“賣點”的重要窗口,鏈接消費者的重要載體。消費新時代,那些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樣板間觸動不了消費者,突出展示產品花色、工藝,技術,消費者更是一頭霧水。若不向整體家居空間,場景化模式過渡,只做單一的材料,日子可能過得越來越難。
首先,是通過場景化的輸出,一個產品撐起一個場景,體驗有余,而廣度與深度不足。場景化講究體驗的延續性和服務的完整性。巖板展廳整體空間感覺要讓消費者舒服,當用戶有足夠體驗與認同感強,才會進一步去關注到產品細節。運用整套空間去展示產品,運用場景去觸動用戶。二是,解決客戶需求痛點,用空間把它陳列出來。以往終端做了很多無用的事情,展示很多單品或者樣板間,但一直不了解消費者真正的需求。因此,做巖板展廳,最基本的是需明確品牌定位的群體,再思考針對這類消費群體需要用什么產品來呈現;最后,最后一公里的“重視服務”,這一點也不能忽視。
根據家具上下游的年終報告分析,家居新消費時代帶來的影響,宏觀是消費與供應結構的改變,就比如地產商帶來的精裝房家居配套;中觀是品牌和細分市場的活躍度,就像舊房家居翻新中大家的選擇偏好;微觀是產品和應用場景的革新,最好的印證便是居家辦公模式以及其配套的產品創新。
金意陶在上海的“上海3.0標店,摒棄傳統的門店店態展現,進而打造博物館、畫廊等場景,通過場景自然而然地融入金意陶瓷磚、巖板、新材。金意陶品牌戰略部部長鄭巖介紹到,“金意陶上海3.0標店不是純粹賣瓷磚,而是加強了體驗感與互動感。”

金意陶集團董事長何乾也曾分析“瓷磚畢竟還是一種重體驗的產品,所以我們金意陶緊跟零售市場變化,不斷轉化3.0門店,由原來賣單一瓷磚變成賣家居、賣新材構建的門店模式。”且進一步指出,“當前門店設計的邏輯就是:第一,你怎么進店;第二,讓消費者在店里停留更長的時間;第三,促成交易。因而,必須把我們的三金產品融合起來,才能整合差異化的競爭優勢。(“三金”就是金意陶·瓷磚、金綠能新材和金巖板。)
巖板打開了傳統陶瓷業的邊界,走向泛家居板材化;一方面大規格巖板又衍生出了小巖板,拓展了巖板的使用空間與應用場所。另一方面,巖板除了打破家居、石材、陶瓷這三個過去關聯度不太大的行業彼此融合外,目前正不斷突破限制;能夠被各種場景所使用,在不同的場景有獨有的功效和連接。
巖板與做傳統瓷磚產品還是有一定的不同,巖板對深加工加工性能、坯體要求更高。巖板帶領陶企向上,高附加值發展,在所謂美學化、精致化、健康化的生活中,還有很大的空間。如果只是把它當成瓷磚、材料、去做,沒有品牌,一定會走向價格戰;簡言之請珍惜巖板;小規格巖板已經是前車之鑒。
